溜溜的康定

成都甘孜州办事处(武侯祠附近)可以买票坐车到康定。又快又舒服(有点太快了),以后不用再跑去新南门挤了。

康定已经变成了旅游集散地。经济繁荣不说,户外商店都有几家。这个网吧条件也不错。唯一的缺点是气候太冷。还有一个不是它的问题,是318国道,太窄了。要是高速能修到康定就好了。

跑马山作为城边的小山,爬一爬还是挺舒服的。不过从明天起要收50门票了。这就不值了。

作为最后一批免费游客,我们爬了跑马溜溜的山。

补照片:

折多河从折多山上冷酷地冲下来,穿城而过,

在前面那座郭达山脚下和雅拉河汇合成为康定河,向下游的大渡河汇去。

 

康定河峡谷,流向更汹涌的大渡河而去

 

城里一家叫九碗的小饭馆,很不好找,据说九碗是川菜里的一个名称,有九大碗各式菜肴。

当然在这里可以不吃九碗,自己点别的吃。

三峡不在

只剩下偶尔露出水面的栈道,告诉我们曾经的高度。看不到水下的巫山和丰都。

夔门虽然只有一半的高度,仍然是个不错的峡谷地貌。可惜却没有了险峻的感觉。

这样的三峡,只能是一个顺路看看的景点。或者体验一下坐船旅游的感觉。

虽然中国的发展需要水电,虽然连巫山码头的当地人都说,从大的方面来说,修三峡是好事。

建了一个崭新漂亮的县城。拉动了当地经济。即使不考虑移民安置中的种种问题。单纯从地理和生物学的角度,人类的活动,再一次破坏了环境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了,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,变化是必然的。就如同自然自己的变化一样。

补上照片:

三峡大坝

今天三峡的蓄水比往年低了一米多,这一米多不长草的白带子在两岸清晰可见,仿佛人工用一条线拉出来一样:

 

巫山新县城,应该说,建设得还是很好的:

马上要进入瞿塘峡,却已经看不出险来了。

山城印象

和原来想象中的重庆相同的:是一个没有平地的重庆,没有自行车的重庆。来了一看,果然,公共汽车在低速档下轰鸣着爬坡,然后刹车下坡,周而复始。不得不感慨,重庆的汽车真是累啊, 一定坏得比较快。而骑自行车的也只看见了两三个,以戴头盔的老外为主。。。

和想象中不同的:是一个繁华的重庆,解放碑,沙坪坝,杨家坪,这些商业地带决不逊色于徐家汇,中山公园,南京路。而南京路更像是一个景点而不是真的商业街,虽然很多外地人也在那里买东西。

可是令我不解的是什么支撑了这繁荣的商业?看到很多招工广告,虽然只是些简单劳动的服务业工作,但是工资只有几百到一千。就算是有些技术含量的,也就是1000多到两千。而即使不说上海,在江浙地带,一般城市的工资也都比这要高一些,上海就高更多了。重庆市民是如何消费这点钱才能造成前面所见的那些商业气氛的呢?

也许一个因素是房价,看到这里的二手房(80平米左右)价格都在20-30万,就能觉得他们少了一个很大的压力。还有1.2元每公里的出租车计费,2-3块钱一碗的面。这些都能说明一些问题。基本的衣食住行上的低收入配上低消费,倒也差不多,这是成比例的。差别就在于按比例空余出来的钱,东部的市民就可以多买一些没有地域差价的非必须品--比如家电,比如医药。

坐了山城的轻轨沿着嘉陵江的一段。人不多。似乎轻轨没有把几个商业中心连起来。而地面交通的拥堵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地铁真是一个大城市的命脉啊。

晚上在南坪的海棠晓月看江对岸的高楼,重庆的高楼很好地利用了山的气势,显得重重叠叠,非常恢宏。

在这个没有什么平地的地方,造出这么大一个城市。重庆人确实太不容易了。

今天很热,很奇怪这么大的太阳为什么没有把重庆mm晒黑?尤其是她们穿得这么少。。。。。。

 

朝天门码头,绿色的是嘉陵江,黄色的长江干流,两江交汇东去

朝天门的早晨

著名的解放碑

沙坪坝

知道为什么叫做海棠晓月了吧

重庆的江滩夜景

 

成都只作了短暂停留,就放一张锦里的照片好了,一个新修的旅游休闲小吃街。价格比较高,适合外地游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