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的价值 [转]

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,常常悲观地问院长:"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,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?"
  院长总笑而不答。
  有一天,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,说:“明天早上,你拿这块石头去市场上卖,但不是‘真卖’,记住,不管别人出多少钱,绝对不能卖。”
  第二天,男孩蹲在市场角落,意外地有好多人要问他买那块石头,而且价钱愈出愈高。回到院内,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,院长笑笑,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叫卖。在黄金市场,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。
  最后,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。结果,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,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肯卖,竟被传扬成“稀世珍宝”。
 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,将这一切禀报院长,院长望着男孩,徐徐说道:
  “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,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。一块不起眼的石头,由于你的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,被说成稀世珍宝,你不就像石头一样?只要自己看重自己,自我珍惜,生命就有意义,有价值。”

 

   

站在巨人的肩膀上

今天想清楚了两件事:
 首先要感谢佃明,他指出了我的一个坏习惯,不愿意在自己的代码中混入别人的代码。回想一下,十几年的编程经历中,确实我都是喜欢在一个成熟的类库上进行编程,一向不热心于开源软件。开源,在我心里是不稳定和安全隐患的代名词。于是,习惯性地,我总是只接受有完整的Document的lib。这是不是太小气了呢?莫非这和处女座的完美主义情节又有关?Anyway,在这个时代,事实上是没有人从二进制编码开始去做面向用户的程序的。每一个精彩的程序,都凝聚了若干层次的智慧结晶。既然都是要包含别人的东西,二进制级别的包含和源代码级的共享又有什么差别呢?(低藕合,高內聚的协同工作不是这个case的重点)所以,学会如何利用别人的成果来为自己服务,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技能。其实,发paper时老板强调一定要多加reference也是这个道理,别人的东西越多,说明这篇文章的基础越好,搞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有用的东西。
很简单的事实,我以前却没有注意到自己心里深处的想法。所以说,知道一个道理和真正体会到一个道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。
 由此,引出我的第二个坏习惯:总是对各种技术吹毛求疵,J2EE也好,DotNet也好,人工智能也好,C++也好,VB也好,网络协议也好,this list goes on and on,我总以它们的不完美为理由,在了解到勉强够用到项目完成就离开。对现实技术不满的我,却没有耐心和信心去完善它们。DotNet已经是我的最后一站了,看来技术总不是完美的。我必须接受这个现实。与其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。Html base的网页设计起来非常笨拙没错,但这里面一样有复杂而可以改进的地方。看看别人的blog,已经在研究浏览器的JS解释引擎的垃圾回收机制了。我还在对Html的原始发呆,既然asp.net已经能够用虚拟机把html tag和js的生成做得这么棒,我为什么不能站在这个不完美的巨人肩上呢?
 牛顿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要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而他仍然成了一个时代的巨人。我在想什么呢,做网页去啦!

现在,就去见你

 日文直译的话,应该是,现在,就去相会吧。
 好美的一部日剧。老实说,我又被感动了一把。
 幻境般的山林间的草地里的,一间充满生活气息的房子,美丽的女人和可爱的孩子,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,也许,就是许多人理想中桃花源吧。
 节奏悠闲的小镇,安静,满足在空气中弥漫。
 公共设施简单却不陈旧,实用而不繁多,公路空旷而干净。
 气候温润但不乏温暖的阳光,季风总在吹送着山外海洋的气息。
 好心情的人们见面总笑着打招呼,不会因为认识的人太多而兼顾不过来,不会窒息在都市的人海中。不会因距离太远而疏远,更不会因距离太近而隔绝。
 幸好,我又习惯性地没有仔细看介绍;幸好,我开始仅仅注意到女主角是自己偏好的演员。于是得以一直抱着悬念和未知的紧张心情跟着剧情发展。于是,结尾对我来说充满了意外。还有,惊讶。
 即使只是虚构的故事,仍然被那份执著感动。义无反顾,就是这样的吧。六周的相处,能够让一个人愿意放弃漫长的人生和无限的可能,投入一段短暂的爱情,以及接受注定的死亡。好强的缘!可以想象,原著的作者在生活中一定也有被类似的执著感动过。
 世事是无常的,流转的因缘却会一直影响下去,并在各种事物,包括行为和作品上表现。这种形式的存在,这样的蝴蝶效应,是否被人们所注意和理解呢?
 唉,我是否想得太多了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