巫山没有云雨

现在在巫山留ip,感觉巫山县城很富裕啊。街上比较时尚(对一个县城来说)
网吧条件爆好。光纤上网,19寸的液晶。连键盘手感都很好。武汉以来最好的网吧。
一路看过来,觉得三峡对当地经济的作用应该是正面的。三峡地区并没有我想象的贫穷
。而三峡大坝看上去也不高,不过很宽。碰到一个学水利的女孩,对三峡是非常正面的
意见。
现在三峡很少有客船通过,据说是好多天才有一班.绝大部分都是坐汽车翻坝,从宜昌到茅
坪,30公里,要穿过几个超长的隧道,隧道口有假人交警举着慢的牌子,还有移动信号已覆
盖本隧道的字样.
就风景而言,我个人觉得三峡一般般了。不过游船还是很舒服的。第一次看到长江船
票,绿色的就像火车票。
今天早上吃了酸辣粉–没放辣椒,只能叫酸肉粉。味道还不错。加上昨天在宜昌吃了两次街边的

快餐盒饭,感觉味道都不错。看来如果川味能不放辣,还是很适合我的。

巫山县城:

 

武汉一日游流水帐

不说废话.直接开始:

早上6点多到武昌火车站,这个火车站在修,准确地说,在建.所以基本上就是一个大工地.脏乱差…

坐511到螃蟹甲(这个名字我也不知道来历),入住湖北美术学院内大青年旅社.寄了包我就跑出去了.

根据火车上得到的信息,出门右转,随便坐一辆巴士到司门口下,走一点到户部巷.吃了个豆皮,同样是

火车上的旅友推荐.相当不错.然后徒步走过长江大桥.看到毛泽东的题词: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.

确实为这当时的万里长江第一桥而赞叹.

然后就是从对面的汉阳坐车(随便一辆电车都可以)到江汉路步行街和武汉港,问好船票的事.看了一眼汉口江滩.然后到万达广场里吃了个酱面和煎包.也很不错.然后在中午的混混沉沉中上了一部双层巴士724(中间还转了一次车,忘了怎么找到家724的了).不知到睡了几觉后到了武大,武汉大学确实大气,相比之下复旦就象个专科学校一样,除了双子楼比他家高.里面大学生生活太惬意了.在一通暴走后终于出了武汉大学.正好到了东湖南路,沿着东湖走到湖中一个岛上,不知走过了几个汽车站,终于觉得差不多了.身体和审美双重疲劳了.于是坐旅游车402,又转了武汉一圈,从武昌到汉口,又从汉口到汉阳,再回到武昌.和上午的路线是反的.在黄鹤楼下车,户部巷吃了个铁板炒饭,还有辣得嘴发麻的鸭脖….

武汉的小吃,真的值得推荐.

回到青旅和老外瞎白乎,后洗洗睡了…

早餐吃“豆皮”,很好吃:

 

长江大桥:

万里长江第一桥啊:

火车通过非常频繁,几分钟一趟:

长江正中心

和外滩一样,武汉江滩也有些西式建筑,这和清末民初的汉口是开放的口岸有关。

号称最大的城中湖的东湖,确实很大。

转载:川藏线概况

 川藏线概况

  川藏公路是连通四川成都与西藏拉萨之间汽车通行的第一条公路。在此路修通前,千百年来,中国西南部各民族的经济、文化交往枢纽就是迤在横断山区和西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,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、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--茶马古道。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间的2,000多千米,靠牦牛运输,一年只能往返一次,骑马旅行也需要半年多的时间。川藏公路于1950年4月开建,新中国的筑路大军劈山治水,终于在1954年12月25日与另一条同样伟大的、堪称“人类开创史之壮举” 的“青藏公路”同时开通,一曲《歌唱二郎山》的战歌,一时流行全国。

  沿川藏公路进西藏,须翻高山、跨急流,路途艰辛且多危险,但一路景色壮丽,有雪山、原始森林、草原、冰川和若干大江大河(金沙江、澜沧江、怒江等),是旅游探险爱好者和摄影师的极乐所在。

  如今,川藏公路已经是国道318的重要组成部分,并有南线和北线,分线点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新都桥镇前的东俄洛乡。

  川藏南线

  川藏南线于1958年正式通车。南线从雅安起与国道108分道,向西翻越二郎山,沿途越过大渡河、雅砻江、金沙江、澜沧江、怒江上游,经雅江、理塘、巴塘过竹巴笼金沙江大桥入藏,再经芒康、左贡、邦达、八宿、然乌、波密、林芝、墨竹工卡、达孜抵拉萨。南线相对北线而言所经过的地方,多为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。沿线都为高山峡谷,风景更为秀丽,尤其是被称为西藏江南的林芝地区。但南线的通麦一带山体较为疏松,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。川藏南线成都至拉萨全长2,142千米,途经最高海拔4,700米,有“世界高城”之称的理塘。

  南线成都至雅安段由川西平原向盆原低丘行进,全为高速公路。雅安至康定段处于川西高原,也即青藏高原东南低缘,特别是在雅安天全县境内曾有“川藏公路第一险”之称的二郎山,地势逐步抬升,山河走势呈南北线纵向分布,公路基本是越山再沿河,再越山再沿河往西挺进。二郎山高3,500米左右,隧道通行以后不再有“天险”之称,但越山后,泸定至康定间的瓦斯河一段,雨季时柏油路面常被漫涨的河水淹没和冲毁,并时有泥石流。

  出康定即翻越山口海拔4,290米的折多山。此山是地理分界线,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,有雅砻江,右为高山峡谷地带,有大渡河。折多山是传统的藏汉分野线,此山两侧的人口分布、生产、生活状态等方面都有较显著的差别。大渡河流域在民族、文化形态等方面处于过渡地带,主要分布着有“嘉绒”之称的藏族支系。其地域往北可至四川省阿坝州的大小金川一带。

  折多山以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,基本处于华西丰雨屏带中,植被茂密,夏季多雨,冬季多雪,地表水及河流对山体和路基的冲蚀和切割作用明显;折多山以西属亚寒带季风气候与高原大陆性气候的交揉区,气候温和偏寒,亦多降雨,缓坡为草,低谷为林,且多雪峰及高山湖泊。

  折多山至巴塘一线海拔4,000米左右,由东往西有剪子弯山、高尔寺山和海子山等平缓高山。理塘是此线重要的分路点,往北可抵新龙和甘孜,往南则抵稻城、乡城和得荣等地。宽阔平坦的理塘地处毛垭大草原,是此线平均海拔最高的县,其县城号称“世界高城”。巴塘往西逐渐进入金沙江东岸谷地,地宽而略低,是藏族传统的优良农区。但巴塘地处地质板块的吻合带,常有地震。

  过竹巴笼金沙江大桥后,川藏线进入著名的南北纵向横段山脉三山三江地带。公路由此进入了长达800余公里的,呈不断上升的“漕沟状地质破碎路段”。在西藏波密至排隆间,雨季盛行时,肆虐的泥石流及山体滑坡令大地几成“蠕动状”,其威力足以使车行此地的人惊心动魄,直至翻过西藏林芝县境内的色季拉山口。此线有盘不完的山,淌不完的河。川藏线上几乎所有的天险都集中在这一段。色季拉山口后特别是林芝后,全为高等级公路,直到拉萨。

  川藏北线

  川藏北线从成都出发,经雅安直接进甘孜后,经炉霍、甘孜、德格过岗嘎金沙江大桥入藏,再经江达、昌都抵南北线交合点邦达后,经波密、八一往拉萨,全程2,413公里。此线被旅游探险者称之为“小北线”。另一条北线是从成都北上,在汶川与国道213分路,从刷经寺经马尔康、昌都到达拉萨,是国道317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南线与北线在昌都与邦达有国道214连接。北线沿317国道在那曲与青藏公路汇合,也可到达拉萨。同时也是青藏公路的组成部分。川藏北线成都至拉萨全长2412千米。此线被后来的旅游探险者称之为“大北线”。

  而本站所指的川藏北线是指:从成都出发北上在映秀镇往西,穿过卧龙自然保护区,翻越终年云雾缭绕的巴郎山(海拔4520米),经小金县,抵丹巴。进入甘孜后,经道孚、炉霍、甘孜、德格过岗嘎金沙江大桥入藏,再经江达、昌都、类乌齐、巴青、索县、那曲至拉萨。北线相对南线而言,所过地区多为牧区(如那曲地区),海拔更高,人口更为稀少,景色更为原始壮丽。

  与南线新都桥至巴塘一段相比,川藏北线新都桥至德格一线,基本上是沿鲜水河、雅砻江而上,时有草场、峡谷、河水、河原等地形,不似南线那般高拔和平缓。其中丹巴是嘉绒藏族的主要分布区,塔公草原(也称毛垭大草原)一带风光和人文见长,道孚、炉霍等地民居冠绝康区乃至整个藏区,甘孜县河谷是康区优良的农区,寺院林立,而马尼干戈、新路海、雀儿山一带自然风光优美,德格是整个藏区的文化中心。沿途最高点是海拔4916米的雀儿山,景色奇丽,冰峰雪山美若云中仙子。石渠有康区最美的草原,如由石渠进入青海玉树州,经玛多、温泉,可至达青海省首府西宁或青海湖。沿途高原湖泊、雪山、温泉密布,极少有旅游者涉足,是越野探险者推崇的极品线路。

  沿川藏线进出西藏,每年的最佳时节是5月份和8月中旬—10月。5月份至8月份之间是西部的雨季,川藏线因泥石流和塌方频繁,故行程安排应较为宽裕。除了能领略雨季川藏线分外美丽和诱人的旖旎风光之外,还需要徒步穿越塌方区的勇气与决心。于是,又有多少荡气回肠的爱情以这样一个非常的背景展开,完美的川藏线,应该伴有一场凤凰涅磐般的爱情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