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城印象

和原来想象中的重庆相同的:是一个没有平地的重庆,没有自行车的重庆。来了一看,果然,公共汽车在低速档下轰鸣着爬坡,然后刹车下坡,周而复始。不得不感慨,重庆的汽车真是累啊, 一定坏得比较快。而骑自行车的也只看见了两三个,以戴头盔的老外为主。。。

和想象中不同的:是一个繁华的重庆,解放碑,沙坪坝,杨家坪,这些商业地带决不逊色于徐家汇,中山公园,南京路。而南京路更像是一个景点而不是真的商业街,虽然很多外地人也在那里买东西。

可是令我不解的是什么支撑了这繁荣的商业?看到很多招工广告,虽然只是些简单劳动的服务业工作,但是工资只有几百到一千。就算是有些技术含量的,也就是1000多到两千。而即使不说上海,在江浙地带,一般城市的工资也都比这要高一些,上海就高更多了。重庆市民是如何消费这点钱才能造成前面所见的那些商业气氛的呢?

也许一个因素是房价,看到这里的二手房(80平米左右)价格都在20-30万,就能觉得他们少了一个很大的压力。还有1.2元每公里的出租车计费,2-3块钱一碗的面。这些都能说明一些问题。基本的衣食住行上的低收入配上低消费,倒也差不多,这是成比例的。差别就在于按比例空余出来的钱,东部的市民就可以多买一些没有地域差价的非必须品--比如家电,比如医药。

坐了山城的轻轨沿着嘉陵江的一段。人不多。似乎轻轨没有把几个商业中心连起来。而地面交通的拥堵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地铁真是一个大城市的命脉啊。

晚上在南坪的海棠晓月看江对岸的高楼,重庆的高楼很好地利用了山的气势,显得重重叠叠,非常恢宏。

在这个没有什么平地的地方,造出这么大一个城市。重庆人确实太不容易了。

今天很热,很奇怪这么大的太阳为什么没有把重庆mm晒黑?尤其是她们穿得这么少。。。。。。

 

朝天门码头,绿色的是嘉陵江,黄色的长江干流,两江交汇东去

朝天门的早晨

著名的解放碑

沙坪坝

知道为什么叫做海棠晓月了吧

重庆的江滩夜景

 

成都只作了短暂停留,就放一张锦里的照片好了,一个新修的旅游休闲小吃街。价格比较高,适合外地游客。

《山城印象》有0个想法

  1. 重庆属于闷热,太阳倒是不大。

    轻轨估计本来就是景观线路,不是用来运人的,符合重庆金玉其外的风格。

    海棠晓月倒是不错,江景+温泉概念才不到4k,比邻腐败糜烂的南滨路饭店群,超值的。

  2. 在火车上还碰到两个人,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:

    在重庆的大商场除了重百其他都是在亏本经营。重百能够赢利是因为它卖的都是便宜货。而这么多资本仍然愿意投入到零售业,说明他们看好重庆的将来。如果有确凿的证据重庆人将来收入要提高的话。现在在重庆买房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。

    可惜,我的钱要用来玩了。

  3. Ed:

    重庆很面子工程,所以看上去很大程度上是表面的繁荣。每个区都有CBD和很繁华的商业区,说实话是不比上海外观上差。但是居民收入就不行了。成都人比重庆人普遍富裕的。

    海棠晓月,keke,去年差点在那里买房子….

发表回复